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腆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ㄊㄨˊㄔㄨㄊㄧㄥˇㄔㄨㄖㄨˊ:「ㄧˊ˙ㄍㄜㄉㄚˋㄏㄢˋㄔㄤˇㄎㄞㄈㄨˊㄊㄧㄢˇ˙ㄓㄜㄉㄨˋ˙ㄗㄐㄧㄣˋㄌㄞˊ。」
  2. ㄇㄧㄢˇㄊㄧㄢˇㄒㄧㄣㄓㄨㄥㄒㄧㄡㄙㄜˋㄋㄢˊㄨㄟˊㄑㄧㄥˊ˙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ㄒㄧㄣㄋㄧㄤˊㄉㄧ˙ㄓㄜㄊㄡˊㄉㄞˋ˙ㄓㄜㄇㄧㄢˇㄊㄧㄢˇ˙ㄉㄜㄒㄧㄠˋㄖㄨ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腆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ǎn
解釋:
  1. 豐盛、豐厚。
    【例】腆儀、腆贈
  2. 挺出、凸出。
    【例】腆著肚子
  3. 羞澀。
    【例】靦腆
  4. 不知羞恥的。
    【例】腆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ǎn
解釋:
[形]
1.豐盛、豐厚。如:「腆儀」。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六上.滇遊日記四》:「抵殿東廂,則築居亦為拉出矣。遂就燕飲。其婦所備肴饌甚靦。」
2.善、美好。《禮記.郊特牲》:「幣必誠,辭無不腆。」
3.害羞的樣子。參見「腼腆」條。
4.不知羞恥的。《文選.沈約.奏彈王源》:「明目腆顏,曾無愧焉。」
[動]
凸出、挺出。如:「腆著胸脯」。《儒林外史》第三回:「屠戶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