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九層塔 - 教育百科
ˇ
ˊ
ˇ
  • 漢語拼音 jiǔ céng tǎ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ǔ céng tǎ
解釋:
  1. 植物名。脣形科羅勒屬,一年生草本。株高六十至九十公分。葉對生,卵圓形或長橢圓形,花有白色、淡紅色或紫色,花苞成九層狀,尖端排列成九行,故稱為「九層塔」。嫩莖及葉可作蔬菜食用,因具特殊香氣,可提煉精油,為香料及其他工業原料。亦可入藥,有鎮咳、通經、助行血、消炎止痛等療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九層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ǔ céng tǎ
解釋:
植物名。脣形科羅勒屬,一年生草本。株高六十至九十公分。葉對生,卵圓形或長橢圓形。輪繖花序具六至十朵花,多輪組成頂生假總狀花序,花冠二脣形,白色、淡紅色或紫色。嫩莖及葉可作蔬菜食用,因具特殊香氣,可提煉清油,為香料及其他工業原料。亦可入藥,有鎮咳、通經、助行血、消炎止痛等療效。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九層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áu-tsàn-th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草本植物,脣形科羅勒屬。花的顏色有白色、紫色等,因為花苞為九層狀,尖端排列成九行,所以稱為「九層塔」。其嫩莖跟葉子可食用,具有特殊香氣。
  2. 九層塔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九層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九層塔 相關客家語 七層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