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鱲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ㄩˊ
  • 部首外筆畫 15
  • 總筆畫 26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a̍h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❶魚名。今指成都鱲,屬鯉形目,鯉科,鱲屬。俗名「鱲魚」、「雙尾子」。體長,側扁,腹部圓。頭長與體高約相等。吻稍鈍。口端位,口裂向下傾斜,上頜骨向後延伸僅達眼前緣垂直下方;下頜前端有一顯著的突起與上頜凹陷相吻合。眼較小,位於吻端。鱗小,背、腹鰭起點相對,位於體中央;臀鰭發達,雄魚最長鰭條達尾鰭基;胸鰭尖長,末端達腹鰭。體背黑灰,腹部銀白,體側有十餘條黑橫紋,其間具紅斑點。背、尾鰭灰白,具綠斑點,其他鰭帶紅色。生活在河流的小支流、小河道及小溪流中。常喜棲息在微流水的清澈水體中。通常集群活動,常與馬口魚(又稱桃花魚)一起生活。分佈區域不廣,僅發現於四川省成都及彭縣附近的水體中。見玉篇‧魚部。
❷醃魚。見字彙.魚部。

注音: ㄌ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鱲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