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宛然 - 教育百科
ˇ
ˊ
  • 漢語拼音 wǎn rá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ǎn rán
解釋:
  1. 相似、彷彿。
    【例】家庭劇院所營造出來的音響效果,令人有宛然置身電影院之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宛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ǎn rán
解釋:
1.相似、彷彿。《關尹子.五鑑》:「譬猶昔游再到,記憶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閣中供養觀世音像,像照水中,毫髮皆見,宛然水月之景,就名為觀音閣。」
2.委曲順從的樣子。《詩經.魏風.葛屨》:「好人提提,宛然左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宛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uán-jiân/uán-liâ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 好像、儼然。
同義詞: 若像、若親像、親像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宛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