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摶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án
解釋:
  1. 用手將物品揉捏成圓球狀。
    【例】摶飯、摶土、摶麵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án
解釋:
[動]
1.捏聚搓揉成團。如:「摶弄」、「摶土」、「摶麵」。《文選.枚乘.七發》:「楚苗之食,安胡之變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2.憑藉。《莊子.逍遙遊》:「摶扶搖而上九萬里。」明.張四維《雙烈記》第三○齣:「夾攻裡外施英勇,看他鵬翮怎摶風,管教墮吾計中。」
3.集聚、結合。《管子.內業》:「摶氣如神,萬物被存。」《商君書.農戰》:「摶民力以待外事,然後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ㄊㄨㄢˊ

1. 捏聚搓揉成團。如:「摶弄」、「摶土」、「摶麵」。《說文解字.手部》:「摶,圜也。」《禮記.曲禮上》:「毋摶飯,毋放飯。」漢.枚乘〈七發〉:「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2. 集聚、結合。《管子.內業》:「摶氣如神,萬物備存。」《商君書.農戰》:「摶民力以待外事,然後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

3. 憑藉。《莊子.逍遙遊》:「摶扶搖而上九萬里。」《六十種曲本.明.張四維.雙烈記.第三○齣》:「夾攻裡外施英勇,看他鵬翮怎摶風,管教墮吾計中。」

㈡ㄓㄨㄢˋ

束。《集韻.去聲.線韻》:「摶,束也。」《周禮.地官.羽人》:「凡受羽,十羽為審,百羽為摶,十摶為縳。」

注音: ㈠ㄊㄨㄢˊ ㈡ㄓㄨ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摶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