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祇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地神。如:「神祇」、「天神地祇」。 |
|
注音: | |
解釋:
只、僅僅。如:「祇得」。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í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ǐ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í |
解釋:
[名] 地神。《說文解字.示部》:「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 [動] 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漢.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形] 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ī |
解釋:
[副]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或讀為ㄓˇ zhǐ。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祇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注音: | ㄓ #⑴ㄑㄧˊ ⑵ㄓ |
正字: | 祗 |
異體字/附錄字內容: |
〔關鍵文獻〕 《玉篇.示部.祗字》。 《六書正譌.平聲.支脂之韻》。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祇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