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動整治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動整治法係利用土壤在電場下的導電特性,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英文上,又名electroreclamation、electrokinetic soil processing、或electrochemical decontamination。施行這個方法時,在電極的剖面間,施以直流電大小為每平方公分毫安培 (mA/cm2)的低電流,或者在地表的電極間,施以電動勢差大小為每公分伏特(volt/cm)的電壓,而鑽孔中的地下水或外加的處理流體 (processing fluid),被用來當導電介質,電極間開放式的流場配置,使處理水或孔隙水在多孔介質內能流進或流出,而所施加的低電流,使土壤產生物化或水文的變化,導致污染物因導電現象而在孔隙水間傳輸或在電極間產生電解反應(electrolysis reaction),使污染物在土壤內分離或濃縮至更小的範圍,以利後續的處理。其中涉及的傳輸現象,包括擴散、電移或電導、電滲作用(electro-osmosis)、電泳作用(electrophoresis)、移動勢(migration potential)、及沉積勢(sedimentation potential)等。在污染區內進行裏土整治的工作,通常是價格昂貴且很耗費時間,電動處理技術有引導污染物溶液至所需要的方向及位置,特別是對低透水性的土壤,因此,本法被認為比抽水處理法,更適宜現地整治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及地下水,這個方法,也適宜低透水性的土壤,如黏土、粉砂等情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動整治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