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豢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ˇ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huà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àn
解釋:
  1. 飼養牲畜。
    【例】豢養、豢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àn
解釋:
[動]
1.飼養家畜。如:「豢養」。《禮記.樂記》:「夫豢豕為酒,非以為禍也。」《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甯子有清商之歌,百里有豢牛之事。」
2.以利益引誘、收買他人。《左傳.哀公十一年》:「吳人皆喜,唯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三齣:「養文臣帷幄無謀,豢武夫疆場不猛。」
[名]
家畜。《禮記.月令》:「乃命宰祝,循行犧牲。視全具,案芻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設置圍欄飼養家畜,後泛指餵養。如:「豢養」。《說文解字.豕部》:「豢,以穀圈養豕也。」《禮記.樂記》:「夫豢豕為酒,非以為禍也。」漢.鄭玄.注:「以榖食犬豕曰豢。」《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甯子有清商之歌,百里有豢牛之事。」

2. 家畜。《禮記.月令》:「乃命宰祝,循行犧牲。視全具,案芻豢。」唐.孔穎達.疏:「食草曰芻,食穀曰豢。」《莊子.齊物論》:「民食芻豢,麋鹿食薦。」

3. 以牲畜肉類製成之菜餚。《孟子.告子上》:「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唐.韓愈〈酬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詩:「問之不言飢,飫若厭芻豢。」

4. 以利益引誘、收買他人。《左傳.哀公十一年》:「吳人皆喜,唯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三齣:「養文臣帷幄無謀,豢武夫疆場不猛。」

注音: ㄏㄨ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豢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