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賽斯方程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heis Equa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本方程式描述受壓水層中,因抽水而產生水位變化的關係。若假設:(1)含水層的頂端及底端皆不透水,且水層的厚度為定值,(2)水層為水平無限延伸,且具均質等向性,(3)水層中只有一個抽水井且完全貫穿水層,(4)抽水井的井徑為無限小,且抽水量為定值,(5)抽水時水層反應迅速,水位下降時,水層立即出水。基於以上假設,利用連續方程式和達西定律,導得徑向座標的地下水流方程式,於1935年,賽斯將地下水流類比熱流理論,得到以洩降為未知的解析解,此即為賽斯方程式,其數學式為
  
  式中,h0為原始水平的水位,h為某時間後的水位,s為洩降值,Q為抽水量,T為導永係數,u定義為
  
  式中,r為水層中某一點與抽水井的距離,S為貯水係數,t為抽水時間。若導水係數和貯水係數為已知,抽水量為定值,於任一時間、任一距離,本方程式可用來推算含水層抽水後的水位洩降值。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賽斯方程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