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鏈蛇星 - 教育百科
單 | |
鏈 | |
蛇 | |
星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單鏈蛇星Fromia monilis屬於蛇星科Ophidiasteridae,具有5腕,腕長約3.3~4.9公分,腕的橫切面呈長方形,身體整體上較為扁平。體表密布著不規則多角形的顆粒,上、下緣板均清楚可辨,上緣板大,略呈圓形且微隆起。下緣板形狀、數目均與上緣板相似,但較為小型。腕末端的背板凸起。皮鰓單個出現,圍繞在骨板邊緣,口面體盤的皮鰓很少或無。步帶溝狹小。溝棘呈扁棍棒形,第1溝棘較為狹長,2~3個一組。第 2 溝棘(亞溝棘)則較為粗短,每2個一組。口棘末端尖。生活時體盤中央及腕的末端為紅色,腕的前半段為淡黃色。生活在水深5~15公尺深的珊瑚礁海域,為夜行性動物,白天多躲在石塊底下,以礁岩上的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屬於肉食性海星。 分布在印度東部、菲律賓群島、日本南部及中國南部、南太平洋群島等地的海域。在台灣地區的恆春海域、東北角礁岩及澎湖均有記錄,屬於較稀有的物種。 |
|
知識 1: 網狀(Net like)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單鏈蛇星 | |
世界地理分布: | 印度東部、菲律賓群島、日本南部及中國南部、南太平洋群島等地的海域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中文目名: | 瓣棘海星目 |
中文科名: | 蛇星科 |
中文綱名: | 海星綱 |
中文門名: | 棘皮動物門 |
分布深度: | 3~20m 淺海區 I |
台灣分布地點: | 恆春海域、東北角礁岩及澎湖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棘皮動物類 |
拉丁屬名: | Fromia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目名: | Valvatida |
拉丁科名: | Ophidiasteridae |
拉丁種小名: | monilis |
拉丁綱名: | Asteroidea |
拉丁門名: | Echinodermata |
棲所環境: | 礁石區 |
紀錄類別: |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