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有天無日 - 教育百科
ˇ
ˊ
ˋ
  • 漢語拼音 yǒu tiān wú r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ǒu tiān wú rì
解釋:
1.比喻黑暗無公理。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元來個梁山泊有天無日,就恨不斫倒這一面黃旗。」《兒女英雄傳》第一三回:「再門生敢有句放肆的笑話兒,以院師的古道,處在這有天無日的地方,只怕往後還得預備個幾千銀子賠賠定不得呢。」也作「有天沒日頭」、「有天無日頭」。
2.言行荒唐,違背常理。《紅樓夢》第三回:「他嘴裡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一時又瘋瘋傻傻,只休信他。」也作「有天沒日」、「有天沒日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有天無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