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員巾服制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方志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員巾服制乃明代對生員所規定的巾服制度;其制定於明太祖。據〔明會要〕引〔昭代典昭〕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十月丁巳,定生員巾服之制。帝以學校為國儲材,而士子巾服無異吏胥,宜更易之;命秦逵制式以進。凡三易,其制始定。命用玉色絹為之,寬袖,皁(同皂,黑色)緣,帛縧(音ㄊㄠ,編成絲帶之意),軟巾垂帶,命曰『襴衫』。上又親服試之,始頒行天下。」實則「襴衫」之名起於宋,〔宋史輿服志〕載:「襴衫以白細布為之,圓領大袖,下施橫襴為裳,腰間有襞積(即衣褶),進士及國子生、州縣生服之。」可見明代生員巾服之制定亦曾參考宋制。又據〔南雍志〕記載,明太祖規定:「諸生衣巾,務要遵依朝廷制度,不許穿常人巾服,與眾混淆,違者痛決。」可見其對國子生衣巾之管理是非常嚴格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員巾服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