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普立麥原則(普氏原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emark Principle
作者: 陳啟勳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普立麥原則為普立麥(D. Premark)於一九六五年提出;他主張個人對喜歡的活動的頻率及活動的強度高於不喜歡的活動。因此,在操作制約學習中使用學習者喜歡的活動為增強物,會促進學習者對較不喜歡活動的興趣。此種較喜歡的活動可以增強較不喜歡的活動的原則,即為普立麥原則。例如,某生害怕與人交談,但喜歡電腦,當他在學習電腦而發現有問題時,必須向同儕及老師求助,此時學習電腦的興趣,沖淡其與人交往時的害怕。藉學習電腦的活動,消除與人交談時的害怕,增加與人交談的反應,即是普立麥原則的應用。
  根據普立麥的說法,任何反應本身都具有增強其他反應之作用,但是必須是較強的反應才能增強較弱的反應。相反,則不然。以上例來說,學電腦是較強的反應,與人交談是較弱的反應,因此只能用學電腦來增強與人交談的反應;不能用與人交談來增強學電腦的行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普立麥原則(普氏原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