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板塊運動(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late tectonics
作者: 洪如江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種大地構造之學說,主張地球岩石圈(包括地殼及地函上部)實由許多片剛性板塊(plates)所構成,而這些板塊,在海洋之中開裂新生,並移向大陸與較古老之大陸板塊相碰撞,通常海洋板塊插入並傾沒於大陸板塊之下,大陸因而發生造山運動、陸火山活動、隆起、…等現象。這種學說,因為最能解釋最多的大地構造與地質現象,因而被地球科學界與地質學界所普遍接受。
  板塊運動學,在1960年代發展最快,至1970年已經穩固地成為一門已被證實、肯定之地球科學中最重要的學說。
  板塊運動(學),雖然是由現代的科學家所建立,但是1912年德國學者魏吉納(Wegener)所創之「大陸漂移說」被後來學者所證實,也是板塊運動(學)開始鑄造的先導助力之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板塊運動(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