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撏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xú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ún
解釋:
[動]
拉扯、拔取。如:「撏毛」、「撏綿扯絮」。唐.賈島〈原居即事言懷贈孫員外〉詩:「鑷撏白髮斷,兵阻尺書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jîm/lî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掏。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拉扯、拔取。《玉篇.手部》:「撏,取也。」唐.賈島〈原居即事言懷贈孫員外〉詩:「鑷撏白髮斷,兵阻尺書傳。」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敢將你扯拽衣袂,撾揉皮肉,揪撏頭鬢。」

2. 摘取、摭拾。《集韻.平聲.鹽韻》:「撏,摘也。」宋.劉克莊〈跋劉叔安感秋八詞〉:「耆卿有教坊丁大使,意態美成,頗偷古句,溫李諸人,困於撏撦。」

注音: ㄒㄩ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撏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