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果而勿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果而勿強意思是說成功克敵之後,應知戰爭是不得已的手段,當勝而不驕,適可而止。語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章:「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這裡「果」是克敵致勝的意思。善於運用戰術的人就是能克敵致勝的人。克敵致勝不在逞強鬥狠,而在以武止戈不戰而勝。所以老子警戒嘗到勝利果實的人,千萬不可以驕矜,不可以炫耀,克敵致勝實在出於不得已,切不可以逞強肆暴。否則窮兵黷武,一定會自貽伊戚。
  老子學說首在教人守柔處下,莫倚強爭勝,就是因為老子深知戰爭的殘酷,為禍慘烈。所以老子基本上是反戰的,他說:「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只要是軍隊所到之處,生靈塗炭,荒殆田畝,隨著戰爭而來的就是疫病饑荒。所以老子認為「佳兵者不祥之器」,武力只能帶來災難,不能解決問題。萬不得已而使用武力,克敵致勝,應當知道用兵不祥的道理。老子此說正是用來提醒人君,不要窮兵黷武,以殺人逞強。(參見「佳兵不祥」)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果而勿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