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鑿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ㄨㄚ穿ㄔㄨㄢㄖㄨˊ:「ㄗㄠˊㄉㄨㄥˋ」、「ㄗㄠˊㄅㄧˋㄐㄧㄝˋㄍㄨㄤ」。
  2. ㄩㄥˋㄌㄞˊ穿ㄔㄨㄢㄎㄨㄥˇㄏㄨㄛˋㄨㄚㄉㄨㄥˋ˙ㄉㄜㄍㄨㄥㄐㄩˋㄖㄨˊ:「ㄗㄠˊ˙ㄗ」。
  3. ㄑㄧㄢㄑㄧㄤˇㄈㄨˋㄏㄨㄟˋㄦˊㄑㄧㄡˊㄏㄜˊㄩˊㄧˋㄌㄧˇㄖㄨˊ:「穿ㄔㄨㄢㄗㄠˊㄈㄨˋㄏㄨㄟˋ」。
  4. ㄑㄩㄝˋㄕˊㄇㄧㄥˊㄑㄩㄝˋㄖㄨˊ:「ㄑㄩㄝˋㄗㄠˊ」、「ㄧㄢˊㄗㄠˊㄗㄠˊ」、「ㄗㄨㄟˋㄓㄥˋㄑㄩㄝˋㄗ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鑿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áo
解釋:
  1. 穿孔或挖削用的工具。
    【例】石鑿、鐵鑿
  2. 挖掘、打洞。
    【例】鑿井、鑿壁借光
  3. 清楚、真實。
    【例】確鑿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ò
解釋:
[名]
1.穿孔或挖削用的工具。漢.王充《論衡.效力》:「鑿所以入木者,槌叩之也。」也稱為「鑿子」。
2.器物上可鑲嵌東西的下凹部分。參見「枘鑿」條。
[動]
1.挖掘,將器物打洞穿通。如:「鑿壁借光」。《管子.輕重戊》:「疏三江,鑿五湖。」唐.李白〈丁督護歌〉:「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2.牽強附會而求合於義理。如:「穿鑿附會」。
[形]
確實。如:「罪證確鑿」、「確鑿不移」。
注音:
漢語拼音: záo
解釋:
(一)之語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a̍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刺、扎。
  2. [[形] ] 感官或感覺不舒服的。
音讀: tsh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