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內在歸因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rnal Attribution
作者: 陳李綢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根據動機歸因論,個人往往會將成功與失敗的事件加以歸因,若將個人成敗歸諸於內在因素,如能力、努力和心情等,即為內在歸因。與內在歸因相對的是外在歸因。後者是指個人將成敗歸諸於外在因素,如工作難度、運氣或教師偏心等。根據韋納(B. Weiner)的歸因論觀點,個人會把成功和失敗歸於各種不同的原因,而這些原因則可分成三個向度。第一個為「來源」,分為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兩類;能力、心情、努力等是內在原因,工作難度、運氣、教師偏心是外在原因。第二個是「穩定性」,分為穩定和不穩定兩種;如能力、努力、工作難度是穩定的原因,心情、運氣則為不穩定的原因。第三個是「可控制性」,分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兩類;如努力是可以控制的原因,而能力則是不可控制的原因。如果教師認為學生成績不好是缺乏努力所致(亦即努力不努力是學生可以加以控制的),則教師可能會發脾氣,因而不予協助。相反的,如果教師認為學生成績不好是缺乏能力所致(亦即能力好不好是學生不能控制的),則教師會同情學生,因而加以協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內在歸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