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志賀氏菌食物中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higella Food Poisoning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指由革蘭氏陰性桿菌,志賀氏菌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症。引起食物中毒的志賀氏菌主要為宋內氏志賀菌(Shigella sonnei),發生季節多在夏秋季,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熟肉製品。發病原因為志賀氏菌侵入腸黏膜組織,並釋放內毒素而引起中毒症狀。潛伏期一般為24至48小時,發病症狀為劇烈腹痛、腹瀉(水樣便,可帶血及黏液)、發熱、明顯之裡急後重(tenesmus);嚴重者並可出現痙攣、休克、腸穿孔、菌血症及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a syndrome),此種情形尤其在幼兒更易產生。診斷可以細菌學或血清學之檢驗確認。治療主要以抗生素之使用與補充水份、電解質及其他症狀治療為主,其中抗生素之使用,一般可用磺胺類藥物(如Bactrim)或青黴素藥物(如ampicillin),但quinolone之藥物(如Ciprofloxacine)藥效更佳,為近年來首選之治療藥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志賀氏菌食物中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