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厭厭 - 教育百科
  • 漢語拼音 yān y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ān yān
解釋:
1.安靜的樣子。《詩經.小雅.湛露》:「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2.茂盛的樣子。《詩經.周頌.載芟》:「厭厭其苗,綿綿其麃。」
3.露水重的樣子。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趁著這厭厭露華,對著這澄澄月下,驚的那呀呀呀寒鴈起平沙。」
4.暗淡、微弱的樣子。《漢書.卷七五.李尋傳》:「列星皆失色,厭厭如滅。」
5.虛弱生病的樣子。元.白樸《東牆記》第一折:「早是這兩日茶飯不進,厭厭瘦削。」《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只是王氏生來嬌怯,厭厭弱病嘗不離身的。」也作「懨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厭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