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黎火焰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lames of Paris, the
作者: 薛英娜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為一齣四幕五景的芭蕾作品,俄文原名為《Plamya Parizha》。這支舞劇本由沃克夫(N. Volkov)和米粹耶夫(V. Dmitriev)共同撰寫,米粹耶夫同時作舞台設計的工作;外諾敏(Vainonen)為此劇編舞,配樂的部份則延請阿薩費耶夫(Boris Asafiev)完成。首演由察布加尼(Chaboukiani)、巴拉比娜(Balabina)、烏蘭諾娃(Ulanova)以及亞尼西墨娃(Anisimova)擔綱要角,於1932年11月7日由聖彼得堡國家歌劇芭蕾劇團(Gatob)在Gosudarstvenny Akademichesky芭蕾劇院首演。其故事背景發生於西元1792年的巴黎,描寫一張政治海報點燃了法國大革命的過程。整齣舞劇呈現出馬賽(Mareseilles)地區人民進行革命及叛亂的緊急氣氛,由菲利普(Philippe)領導起義,在巴黎杜伊勒利王宮(Tuileries)掀起了大風暴。舞劇的最後一幕,由首席舞者帶領慶祝起義成功的歡樂場景,高超的獨舞技巧,充分展現出舞者的實力。
參照:
Lincoln Kirstein《Dance》1938、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巴黎火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