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包子 - 教育百科
˙
  • 漢語拼音 bāo z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o zi
解釋:
  1. 用發麵製成麵皮包餡,蒸熟可吃的食品。
    【例】鮮肉包子、蔬菜包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包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o zi
解釋:
1.用麵皮包餡,蒸熟可吃的食品。如:「肉包子」、「菜包子」。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補遺》:「有士大夫於京師買一妾,自言是蔡太師府包子廚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辭以不能。」元.周密《武林舊事.卷六.蒸作從食》:「蒸作從食:『大包子』、『諸色包子』。」
2.舊時銀錢等的封包。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祖宗故事誕育皇子公主,每侈其慶,則有浴兒包子,並賚巨臣戚里。包子者,皆金銀大小錢、金粟塗金果、犀玉錢、犀玉、方勝之屬。」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包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關閩南語 包仔肉包 相關客家語 包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