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S-H順序【盧玉珍】 - 教育百科
V | |
- | |
S | |
- | |
H | |
順 | |
序 | |
【 | |
盧 | |
玉 | |
珍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V-S-H Sequence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拉邦空間學名詞。A軸序譜中的渦形動作順序是由二十面體中、直立門面的一角,刻劃至穿心輪面的另一角,然後到橫平桌面的一角。其邏輯是以第三面的主次元張力(Dimensional Stress)來補足第一面所不足之副次元張力。這個V-S-H順序的設計,不但是為了補充每一個平面所缺乏副次元張力,而且顧及人體工學,使動作在非垂直的情況下能保持平衡。因其順序採高、低對比之水平變化,必須以體能之極限來舞動,才能產生動力十足的非垂直軸動作,並與穩定性的動作交叉呈現,使肢體適時地舒緩平衡。因此,拉邦認為V-S-H順序運用空間本身的張力,不但強化動作的動力,而且製造了動靜之間的韻律美感。 |
|
參照: Rudolf von Laban《The Language of Movement》1974、Valerie Preston-Dunlop《Point of Departure》1984、盧玉珍 ""Laban Movement Analysis as a Dialogic Resource for Making Choices in the Process of Choreography"" CMA.論文,1991, unpublished paper、《The LMA Compendium》1990.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V-S-H順序【盧玉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