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粄 - 教育百科
粄 |
|
- 部首 米
- 部首外筆畫 4畫
- 總筆畫 10畫
- 漢語拼音 bǎn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將米磨碎後製成的食品。如:「粄條」、「紅粄」、「艾粄」。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ǎ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ǎn |
解釋:
[名] 1.碎米製成的餅。《廣韻.上聲.緩韻》:「粄,屑米餅也。」《通志.卷八二.宗室傳五》:「鈞,字宣禮,年五歲,所生區貴人病,便加慘悴,左右依常以五色粄飴之,不肯食,曰:『須待姨差。』」 2.一種米製的食品。如:「粄條」、「過年吃的甜年糕,客家人稱為『甜粄』。」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粄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ㄢˇ 屑米製成的餅。《玉篇.米部》:「粄,米餅別名。」《廣韻.上聲.緩韻》:「粄,屑米餅也。」謠諺:「婦人轉外家,甜粄用油煎。」 ㈡ㄈㄢˋ |
|
注音: | ㈠ㄅㄢˇ ㈡ㄈㄢ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粄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