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糗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ㄌㄧㄥˋㄖㄣˊㄋㄢˊㄨㄟˊㄑㄧㄥˊㄍㄢㄍㄚˋ˙ㄉㄜㄓㄨㄤˋㄎㄨㄤˋㄖㄨˊ:「ㄑㄧㄡˇㄕˋ」、「ㄔㄨㄑㄧㄡˇ」、「ㄏㄠˇㄑㄧㄡ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糗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ǔ
解釋:
  1. 飯或麵食黏結在一起或變成糊狀。
    【例】麵如果煮好不馬上吃,過一會兒就糗了!
  2. 尷尬、令人不好意思的事。
    【例】出糗、糗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ǔ
解釋:
[名]
1.乾糧。《孟子.盡心下》:「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唐.柳宗元〈零陵三亭記〉:「雞豚糗醑,得及宗族。」
2.姓。如漢代有糗宗。
[動]
黏在一起。如:「麵煮好不吃,一會兒就糗了!」
[形]
形容當場出醜,不知所措的樣子。如:「好糗」、「糗呆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