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白髯牛羚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lue Wildebeest, White-beard Wildebeest,Brindled Gnu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Connochaetes taurinus (Burchell, 1823)
形態:
外型和角似牛,臉上有長毛,角大而結實,向外、向上彎曲,身體灰色,頸、肩和身體前部有褐色寬帶;臉、鬃毛、鬚和尾巴為黑色,但肯亞和坦尚尼亞的2亞種C. t. albojubatus和C. t. mearnis鬚為白色;頭軀幹長150~240公分,尾長35~56公分,肩高100~145公分,體重118~275公斤。
分布:
肯亞南部和安哥拉南部到南非北部。
生態習性:
棲息在近水源的草原,受驚擾時,會頓足、刨地、以角戳地、甩尾,跑開一下,再面對敵人,重複展示,通常白天活動,但太熱時會休息,快跑時速可達80公里,有些族群隨時隨食物狀況改變而遷移,食物以多汁的植物和灌叢為主;乾季時會聚成大群,其中有多個雌羚和小羚組成的小群,雄羚多半單獨活動或加入單身漢群,當雌羚群不太移動時,有些雄羚會在此處建立領域;各地的生殖高峯時間不一,小羚通常在雨季開始後的2~3週出生,懷孕期8~9個月,一胎1仔,出生時體重約22公斤,15分鐘後即可站立,9個月斷奶,雌羚2~3歲性成熟,圈養下壽命可達21年5個月。牛羚長久以來被狩獵以取用其皮、肉、尾,又因與牲畜競爭食草而被撲殺,因圍籬阻擋其遷移,族群數量減少,但在保護區中數量仍多。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科:
牛科(Family Bov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白髯牛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