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盂蘭節 - 教育百科
ˊ
ˊ
ˊ
  • 漢語拼音 yú lán ji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ú lán jié
解釋: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梵文Ullambana的音譯,意指「救倒懸」,指解救正在受苦的餓鬼。根據《盂蘭盆經》記載,釋迦牟尼佛有一弟子目連,因母親做了許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為了救母親脫離「倒懸」,向釋迦牟尼佛哭救。佛陀要目連在七月十五日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母親便能得救。目連依佛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因此,漢傳佛教地區便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七月十五日舉行超渡儀式,認為此舉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也稱為「佛歡喜日」、「僧自恣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盂蘭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