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求知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周愚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求知己」為唐代科舉考試弊端之一。據〔文獻通考.選舉考〕,江陵項氏曰:「風俗之弊,至唐極矣。王公大人巍然於上,以先達自居,不復求士;天下之士,什什伍伍,戴破帽,騎蹇驢,未到門百步輒下馬,奉幣刺再拜,以謁於典客者,投其所為之文,名之曰:『求知己』。如是而不問,則再如前所為者,名之曰:『溫卷』。如是而又不問,則有執贄於馬前曰:『某人上謁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求知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