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VHD影碟 - 教育百科
V
H
D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ideo High Density,簡稱VHD
作者: 朱則剛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VHD的全稱為Video High Density,係日本Matsushita公司在1970年代所發展的一種影碟型式,其原理係以帶有電極的觸靴(Shoes)於影碟高速轉動時,讀取影碟表面的訊號,感應電容的強弱變化,以再生影像與聲音,可說是靜電容量式影碟(Capacitance Electronic Disc,簡稱CED)的代表,又因採用觸靴以接觸的方式讀取訊號,因此亦可稱其為觸針式影碟。
  此型影碟直徑10吋,單面可放映60分鐘動態畫面或是54,000組單格靜畫(二個相同畫面成一組)。放映時影碟轉速為900轉/分(rpm),可播放立體聲(Stereo)或雙音軌(Dual-Track)的聲音訊號,並具有隨機檢索的功能。
  VHD影碟在1970年代末期推出後,即與雷射影碟成為影碟的二大系統,至1980年代中期雷射影碟因性能較穩定,市場上軟體較多,因此漸漸取得市場優勢,終致使VHD影碟停止繼續研究發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VHD影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