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ㄨㄤㄈㄟˋ˙ㄉㄜㄔㄥˊㄕˋㄘㄨㄣㄌㄨㄛˋㄖㄨˊ:「ㄈㄟˋㄒㄩ」、「ㄧㄣㄒㄩ」。
  2. ㄘㄨㄣㄌㄨㄛˋㄘㄨㄣㄓㄨㄤㄖㄨˊ:「ㄒㄩㄌㄧˇ」、「ㄒㄩㄌㄨㄛˋ」。
  3. ㄋㄨㄥˊㄘㄨㄣㄉㄧㄥˋㄑㄧˊ˙ㄉㄜㄌㄧㄣˊㄕˊㄕˋㄐㄧˊㄖㄨˊ:「ㄍㄢˇㄒㄩ」、「ㄋㄧㄡˊㄒㄩ」。
  4. ㄉㄚˋㄊㄨˇㄉㄨㄟㄖㄨˊ:「ㄑㄧㄡㄒ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墟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大土堆。
    【例】丘墟、土墟
  2. 荒廢的城市、村落。
    【例】廢墟、殷墟
  3. 村莊、村落。
    【例】墟落、墟里
  4. 農村定期的市集。
    【例】趕墟、牛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大土堆。《孔子家語.卷六.執轡》:「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
2.荒廢的城市、村落。如:「廢墟」、「殷墟」。《戰國策.齊策六》:「破燕兵,復齊墟。」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二十七齣:「閭里成墟,門庭易主。」
3.泛指村莊、村落。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唐.王維〈渭川田家〉詩:「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4.農村定期的市集。如:「牛墟」、「趕墟」。
[動]
毀滅。《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王不聽諫,後三年吳其墟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臨時性的市集。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