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神祕主義與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ysticism and Education
作者: 高強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神祕主義是指在宗教上一種視靈魂可以經由內在經驗而立即覺察到外在實體的主張;此派不主張宗教儀式或典禮必須作為通達神聖、得到權力或聖潔的手段,亦不重視服從以獲得獎賞,而是強調由心靈的適當訓練,獲得現世的愉悅而體會至高無上的福佑和喜樂。
  律己嚴謹的修道者,會將神祕主義視為一種更高形式的宗教,在基督教[新約聖經](New Testament)中,保羅和約翰(Paul and John)便曾經表達類似的見解。神祕主義源自希臘,在東方和西歐均有不同的發展。東力的神祕主義較重情感的表達;西歐的神祕主義則思辨的色彩較濃。
  神祕主義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或影響,遠超過與教育的關係及影響。中世紀的神祕主義視生活的目的在於達到靈魂的完美,達到最高的知識,以及經由適當的訓練,達到精神上的滿足;而人生目的之實現,必須要消除一切的感覺、退返內在的心靈,同時要花精神上認同終極的實體或整體。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言,神祕主義是個人想像能夠了解未知、預測未來,並能了解種種不可理解的事物、現象或關係,從而洞悉事物的本質與奧祕的一種主張。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神祕主義與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