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觀察研究 - 教育百科
參 | |
與 | |
觀 | |
察 | |
研 | |
究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
作者: | 黃國彥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參與觀察研究是觀察研究法之一種,其主要特徵為觀察者成為被觀察團體中的一員,參與活動或生活,一方面扮演參與者的角色,另一方面扮演觀察者的角色。因此,觀察者不被視為局外人,可以維持觀察時的自然情境,而且被觀察者較不會防衛自己,其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就較具真實性。例如,人類學家為了研究不同種族的生活方式,會暫時放棄個人原來的生活方式,而去學習其他民族的語言和生活習慣,以便能和他們住在一起,蒐集一些局外觀察者無法獲得的直接資料。 參與觀察研究的優點,主要在於較易獲得真實的直接資料以及可以減少被觀察者的反作用效果,所得研究結果有較大的應用性。不過,參與觀察研究也有其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觀察者扮演雙重角色,當他扮演參與者的角色時,自然會損及其觀察者的角色。換言之,參與者的角色扮演愈成功,則愈可能失去其所觀察的客觀性。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參與觀察研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