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繭絲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jiǎn s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n sī
解釋:
1.蠶絲。《荀子.富國》:「麻葛、繭絲、鳥獸之羽毛齒革也,固有餘足以衣人矣。」宋.羅泌《路史.卷一四.疏仡紀.黄帝紀上》:「夫人副褘而躬桑,乃獻繭絲,遂稱織維之功。」清.胡渭《禹貢錐指.卷四.厥篚檿絲》:「其蠶乃人放椿樹上,食葉作繭絲,不甚堅韌。」
2.斂取人民的錢財,如抽絲於繭。《國語.晉語九》:「趙簡子使尹鐸為晉陽。請曰:『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鄣乎?』」宋.無名氏《咸淳遺事》卷上:「惟郡國貪殘之吏,舊染汙習,繭絲之取,不盡不止,痛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繭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