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罍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éi
解釋:
  1. 古代一種刻塑有雲雷紋圖形的容器。外形像壺,小口、兩耳、深腹、有蓋。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éi
解釋:
[名]
古代一種盛酒或水的容器。外形像壺,小口、兩耳、深腹、有蓋,表面並刻有雲雷紋形為飾。《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吾母脫簪珥,治酒漿,盤罍間未嘗有儉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一種盛酒水之容器。外形像壺,小口、兩耳、深腹、有蓋,表面並刻有雲雷紋形為飾。《說文解字.木部》:「櫑,龜目酒樽,刻木作雲雷象,像施不窮也。……罍,櫑或从缶。」《玉篇.缶部》:「罍,酒樽別名。」《詩經.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維罍之恥。」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吾母脫簪珥,治酒漿,盤罍間未嘗有儉色。」

2. 用以盛裝物品之容器。《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只見一個婦人,穿一身縞素衣服,乘著蹇驢。一個閒的,挑了食罍隨著。」

注音: ㄌㄟ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罍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