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帽子 - 教育百科
ˋ
˙
  • 漢語拼音 mào z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ào zi
解釋:
  1. 戴在頭上,用以遮陽、避雨、保暖或裝飾的用品。
    【例】這頂帽子的樣式很特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帽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ào zi
解釋:
1.戴在頭上,用以遮陽、避雨、保暖或裝飾的用品。《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和尚含著眼淚,自己除了帽子。」
2.加上不恰當、挖苦或罪嫌的詞。比喻罪名或壞名譽。如:「高帽子」、「綠帽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帽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卑南族的男子,在到了約三十歲以上,結了婚、有孩子,是受族人尊敬的年齡級,稱為「maidan」。此級所穿的衣服,包括帽子、禮衣、綁腿,全部都是手織的布做的,顏色鮮豔漂亮,表示這些人的身份尊貴。而帽子「kabun」也是這個階級的男性才有穿戴的權力。 但是從早期的照片中發現,卑南族男子以往的頭飾,有類似阿美族的如扇形的頭飾。再對比起目中老年級「maidan」的男子的服飾中,有如長背心「longbaw」明顯受到外來型制的影響,此方帽或許亦為相當晚近的發明,或者是延續受到阿美族帽式的影響,再融合至方帽的裝飾上。
知識 1:
男子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帽子
分類: 個人用品:帽、履物:帽子
功能用途: 裝飾
學域-大分類: 人類-民族
文化區: 南島語族區
族群: 卑南(Puyuma)
紀錄類別: 民族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相關臺灣台語 帽仔 相關臺灣客語 帽仔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