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葬儀肖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hambaramb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具。新赫布里群島(New Hebrides)中馬勒庫拉島(Malekula)南部小南巴地(Small Nambas)原住民為死者準備的葬儀道具。這是一種代表死者的肖像,具人形,身子與軀幹都裝飾如當地原住民樣式,圖飾顯示死者生前在族群中的身份。頭部面具由泥土做成,插上羽毛並塗抹白粉及其他色料。該地人民於死者死亡後,將屍體置於樹葉覆蓋的屍架上整整十二個月。然後,才進行大禮。此時需製作肖像,並將死者頭爐拆下,置於肖像頭部,戴上泥土面具。人形肖像被抬入典禮場地前,人們需跳十夜的舞,偶而男子會在木塊上跳舞,製造出如消音鼓似的聲音。婦女不宜靠近典禮場,只得在遠處觀看。人形肖像是被真人以直立的狀態抬著進場,以便進行葬禮的最後儀式。
參照:
National Geographic, Jan 197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葬儀肖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