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褐背鵲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r-winged Flycatcher Shrike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Hemipus picatus
形態:
體長13~15公分,雄鳥頭部、後頸至背部及飛羽均為黑色,腹面灰白色,中覆羽及內側飛羽邊緣白色,而使翼上看起來有一塊大白斑。腰白色,尾羽黑色,除中央尾羽外末端均為白色,且愈靠外側白色區塊愈大,雌鳥大致似雄鳥,但背面為黑褐色,亞成似雌鳥,身上有許多皮黃色的斑紋。
分布:
共4亞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包含印度次大陸、中國西南至東部、東南亞、蘇門達臘及婆羅州。
生態習性:
棲息於常綠闊葉及落葉混交林、次生林或是森林邊緣,常小群或和其他種類混群,於喬木中層活動,覓食行為和鶲科鳥類相似,鳴聲急促而尖細。繁殖期2~3月,巢小而精緻,築於離地3~12公尺高的樹枝上,每窩產2~3顆卵。本種在東南亞各地大多為普遍留鳥。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科:
山椒鳥科(Family Campephag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褐背鵲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