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獅蠻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shī m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ī mán
解釋:
1.宋朝重陽節時,於蒸糕上放置由粉製成的飾物。宋.孟元老《東京孟華錄.卷八.重陽》:「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謂之獅蠻。」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五.九月》:「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獅蠻,以小綵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為細末,入麝香蜜和之,捏為餅糕小段,色或如五色彈兒,皆入韻果糖霜,名之獅蠻栗糕。」
2.古代武官用的腰帶,常飾有獅子、蠻王等圖案。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折:「按獅蠻拽札起錦征袍,把龍泉扯離出沙魚鞘。」《三國演義》第三回:「繫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建陽出到陣前。」
3.節慶時人扮作獅子、蠻王的模樣盡情跳舞。後泛指各種歌舞。《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獅蠻社火,鼓樂笙簫,通宵達旦。」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獅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