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主觀主義 - 教育百科
ˇ
ˇ
ˋ
  • 漢語拼音 zhǔ guān zhǔ y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ǔ guān zhǔ yì
解釋:
一種不以客觀現象出發,而依自我印象判斷事物的思想作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主觀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ubjectivism
作者: 陳照雄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主觀主義又稱主觀論,主要的是否定客觀知識的可能性,只承認本身的意念,如英哲柏克萊(George Berkeley, 1685~1753)即說:「存在即被知覺」認為一般以為客觀的存在事物和性質,不過是個人主觀的知覺觀念,此外沒有客觀事物之存在,此種主觀主義或稱主觀觀念論。
  在價值論方面,主觀主義指道德或審美的價值,是個人心靈之主觀情感投射與反應。
  倫理的主觀主義認為道德判斷,乃基於人們主觀的情感與信念,英哲休姆(David Hume, 1711~1776)即持這種看法。
  倫理的主觀主義,大略可分為四種類型:(1)道德判斷依判斷者本人的感情而定;(2)道德判斷依判斷者的想法或信念而定;(3)道德判斷基於某個團體、社會的情感與意見而定;(4)道德判斷是絕大多數人所持有的情感與意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主觀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