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黎花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aris Garden
作者: 謝庭菊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地名。它位於泰晤士河畔,是倫敦的休閒勝地;同時,它也是一個知名的耍熊場、舉行動物秀及一般的青少年聚集玩鬧的地點。這個園地由羅勃得巴黎(Robert de Paris)所創立的,建造時間約在理察二世時(Richard Ⅱ, 1660-1685)。耍熊秀的主角通常是兩隻德國森林褐熊,而馴熊師用一條輕的鍊環鍊住牠們;同時也隨手攜帶著堅固的棒子作為防護的工具。表演的熊隻都非常的強壯,一眼看來就知道牠們會跳舞;如果需要的話,他們還能自己配合表演所需的旋律。馴熊師帶著熊隻配合參與,任何一個城市的舞者們在平地上演出,因為牠們的肢體狀況是無法演出高超的把戲、或在繩子上跳舞的;當溫馴的熊隻用二隻站立的後腿表演緩慢且笨拙的舞蹈時,馴熊師則在一邊吟唱著民謠。在這類型的表演結束後,場地就空出來舉行市集;通常在夏季,場地裡也有來來去去的巡迴表演者做表演。圍觀好奇的年輕人也有機會看到翻觔斗的表演者、雜技表演者及繩索特技表演者玩弄他們的把戲。之後,許多其他的公園也開始模仿這類表演事業,例如:克里蒙(Cremorne)、蘭尼拉休閒花園(見Ranelagh)、枚若彭公園(Marlebone Gardens)及沃克斯廳園(見 Vauxhall)。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巴黎花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