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茯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茯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茯苓」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茯苓」:植物名。多孔蕈科孔蕈屬。成塊狀,形似甘藷,皮黑而皺,肉白微赤,寄生於山林之腐朽松樹根上,亦可用人工繁殖。採集後陰乾可入藥,具有解熱、安神等功效。《集韻.入聲.屋韻》:「茯,茯苓,藥艸。」《淮南子.說山》:「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絲;上有叢蓍,下有伏龜。聖人從外知內,以見知隱也。」唐.杜甫〈嚴氏溪放歌行〉:「知子松根長茯苓,遲暮有意來同煮。」或作「伏苓」、「伏靈」。

注音: ㄈ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茯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