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馬德堡半球 - 教育百科
ˇ
ˊ
ˇ
ˋ
ˊ
  • 漢語拼音 mǎ dé bǎo bàn qi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ǎ dé bǎo bàn qiú
解釋:
用以展示大氣壓力的實驗器材,英語名為Magdeburg hemispheres。西元一六五四年,德國科學家格里克(Otto von Guericke),時任馬德堡市長,在雷根斯堡向當時的神聖羅馬皇帝斐迪南三世展示了他所設計的半球實驗,顯示大氣壓力的存在。他利用兩個直徑二十英吋(約五十一公分)的銅製半球,接合成一個封閉的球體,接口處僅以油脂密封,然後以他發明的真空幫浦將球內的空氣抽出,於是大氣壓力把兩個半球緊緊的壓在一起。即使在該球體的兩邊各出動十五匹馬,共三十匹馬,以相反的方向試圖將兩個半球分離,結果力不足以拉開。一六五六年,格里克在馬德堡重複了這一實驗,但球體兩邊各僅用八匹馬使力拉開,實驗結果相同,後世將這兩個銅製半球稱為「馬德堡半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馬德堡半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