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菽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ú
解釋:
  1. 豆類的總稱。
    【例】不辨菽麥、啜菽飲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ú
解釋:
[名]
豆類的總稱。《詩經.豳風.七月》:「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豆類總稱。《詩經.豳風.七月》:「六月食鬱及薁,七月烹葵及菽。」《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漢.王逸〈九思〉:「菽藟兮蔓衍,芳虈兮挫枯。」三國魏.曹植〈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 代指粗糙之食物。《禮記.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項籍》:「今歲飢民貧,卒食半菽,軍無見糧。」宋.蘇軾〈送程建用〉詩:「辛勤守一經,菽水賢五鼎。」

注音: ㄕ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菽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