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虀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19
  • 總筆畫 23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用來調味的辛辣食物或菜末。同「齏」。《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虀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
2.細切的鹹菜、醬菜。《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緣》:「若向其間尋穩便,一壺濁酒一餐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擣碎後用於調味之辛辣菜末。同「齏」。《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虀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宋.陸游〈秋興〉詩一二首之六:「白頭韭美醃虀熟,赬尾魚鮮斫鱠成。」

2. 切碎之鹹菜、醬菜。同「齏」。《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緣》:「若向其間尋穩便,一壺濁酒一餐虀。」

⇒作「」形時,為@B06304

注音: ㄐㄧ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虀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