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角鬼蛛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三角鬼蛛
英文名: Parawixia dehaani
描述: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20 ~ 25 mm,為大型蜘蛛。背甲褐色,中間兩側具有金黃色毛。中窩橫向。前後眼列之中眼互相靠近,中側眼遠離,因此八眼分成三組位於三個隆 起的眼丘上。胸板暗褐色。步足短,黑褐色,斑紋不顯。腹部前方寬闊,兩側各有一個尖銳突起,後端尖突,外形呈倒三角形,因此得名。腹部背面褐色,中央常具黑褐色之三角形斑紋或葉狀斑,有時可能呈現其他斑紋,另在兩個肩突之間,常有一條白線相連。腹部腹面深褐色,兩側在絲疣和書肺間各有一個黃褐色縱條斑。雌蛛外雌器之垂體基部肥大,懸垂部短小。雄蛛體型極小,體長約3.5 mm。腹部前方肩部各有一尖突。體色濃褐色,斑紋不明顯,略與雌蛛相似。第II步足脛節末端內側無突刺,蹠節亦不彎曲。

【習性】   

常見於臺灣各地低海拔山區。通常在夜間結網捕食,網為大型圓網,垂直掛在枝幹間,蜘蛛倒立蹲伏於網中央,靜待獵物上門。白天則躲藏在網旁的枝幹枯葉、窪洞或隱蔽處。舊網一般可用3 ~ 5天,有時白天亦駐在網上。

分布:
印度、緬甸、新加坡、印尼、巴布亞新幾內亞、中國、日本、臺灣
作者: 陳世煌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