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ē
解釋:
  1. 蜂、蠍等用尾針或毒鉤刺傷人畜。
    【例】虎頭蜂螫死人的事件,屢有所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ē
解釋:
[動]
含有毒腺的蛇、蟲等用牙或針鉤刺人畜。如:「要是被蠍子螫了,可不能馬虎處理!」《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解釋:
(一)之讀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ㄓㄜ

含有毒腺之蛇、蟲等,用牙或針鉤刺人畜。《說文解字.虫部》:「螫,蟲行毒也。」如:「要是被蠍子螫了,可不能馬虎處理!」《詩經.周頌.小毖》:「莫予荓蜂,自求辛螫。」漢.鄭玄.箋:「自求辛苦毒螫之害耳,謂將有刑誅。」《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

㈡ㄕˋ,ㄓㄜ之讀音。

注音: ㈠(語音)ㄓㄜ ㈡(讀音)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