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禁火 - 教育百科
ˋ
ˇ
  • 漢語拼音 jìn huǒ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n huǒ
解釋:
1.嚴禁升火。《後漢書.卷三一.廉范傳》:「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百姓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
2.禁止炊爨。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二月》:「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唐.郭鄖〈寒食寄李補闕〉詩:「萬井閭閻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煙。」也作「禁煙」。
3.皇宮中的煙火。唐.曹唐〈三年冬大禮〉詩五首之四:「禁火曙然煙焰褭,宮衣寒拂雪花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禁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