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嶼角鴞 - 教育百科
蘭 | |
嶼 | |
角 | |
鴞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簡介: 蘭嶼角鴞(O. s. botolensis)為蘭嶼特有亞種,棲息於該島之濃密森林中。以捕殺螅蟲、蚱蜢等為食。繁殖期開始於每年2~3月的配對、探洞,4~5月生蛋,每窩產1~4枚蛋,白色圓形,大小與乒乓球差不多。 |
|
知識 1: 無蹼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蘭嶼角鴞 |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中文屬名: | 蘭嶼角鴞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鴟鴞科 |
棲所環境: | 針闊葉林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拉丁種小名: | scops |
中文綱名: | 鳥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分布海拔高度: | 平原鄉鎮 |
拉丁科名: | TYTONIDAE |
拉丁門名: | CHORDAT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鳥類 |
拉丁屬名: | Otus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台灣特有 |
台灣分布地點: | 蘭嶼 |
中文目名: | 鴞形目 |
拉丁目名: | STRIGIFORMES |
拉丁綱名: | AVES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蘭嶼角鴞 |
英文名: | Otus elegans botelensis |
描述: 雌雄鳥外形相同,身體褐色帶有深褐色及灰黃色斑紋,頭頂及身體背面褐色帶有暗褐色及灰黃色斑紋。頭上有角羽,角羽末梢橘黃色。面盤褐色,眼先灰白色,胸及腹部淺褐色有黑褐色橫斑及矢狀軸斑,胸部上方縱斑較密集,因此顏色明顯地較腹部深暗。翼暗褐色,肩羽下有一列白色斑點。尾羽短小,暗褐色有淺褐色橫斑。喙橄欖灰色,跗蹠密布羽毛,腳爪呈橄欖灰色。少數個體羽色偏紅,或呈明顯的深紅褐色。 |
|
分布: 全世界僅分布於亞洲東緣琉球群島至菲律賓呂宋島間的系列小島上。台灣僅分布於蘭嶼島,綠島或台灣本島都沒有紀錄。 |
|
作者: | 林文宏, 劉小如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