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豭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ㄕˇ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jiā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
解釋:
[名]
1.公豬。《左傳.隱公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以詛射穎考叔者。」唐.孔穎達.正義:「豭,謂豕之牡者。」
2.泛指豬。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下.釋獸》:「豭,豕也。」疏證:「豭為牡豕,又為豕之通稱;猶豬為豕子,又為豕之通稱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公豬。《說文解字.豕部》:「豭,牡豕也。」《玉篇.豕部》:「豭,牡豕。」《左傳.隱公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以詛射穎考叔者。」唐.孔穎達.正義:「豭,謂豕之牡者。」《左傳.定公十四年》:「野人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聊齋志異.卷二.俠女》:「爾愛其艾豭,彼愛爾婁豬矣!」

2. 泛指豬。《廣韻.平聲.麻韻》:「豭,豕也。」漢.揚雄《方言》卷八:「豬,北燕朝鮮之間謂之豭。」《廣雅疏證.卷一○下.釋獸》:「豭,豕也。豭為牡豕,又為豕之通稱;猶豬為豕子,又為豕之通稱矣。」

注音: ㄐㄧ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豭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