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認知型師範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gnitive Teacher Education
作者: 張建成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認知型師範教育是師資培育課程的常見類型,重點在於培養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教學技能。長久以來的師資培育課程,大抵都是認知型的師範教育,內容概以教育理論、課程設計、教材教法、測驗評鑑等為主,強調教師專業知能的養成。即如能力本位師範教育或微型教學等大家熟悉的改進措施,亦是將重點擺在教學技能的訓練,相形之下,顯然忽略了教師情感的陶冶。
  自一九七○年代以來,學者們日益體察到認知型師範教育的不足,紛紛提出「情意型師範教育」的構想興計畫,期以補偏救失。他們認為教學的課程,固然是一種知性的活動,肩負文化與知識的傳承,同時也是一種感性的活動,涉及道德與價值的抉擇。尤其學校教師每天面對眾多的學生、家長、同事及行政人員,各個心性不同,志趣不一,唯有建立謹慎自持、敬敏行事的情操,才能悅納他人,尊重他人,而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下,有效承擔專業的責任與義務,落實班級的管理與教學。展望未來,以認知型師範教育為主流的師資培育課程,勢須融入情意型師範教育的成分,交匯成一綜合統整的師資培育課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認知型師範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